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煤矿要闻

“字”里行间,美无极限!这本书带你直观感受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

发布时间:2024.06.27 点击量:?

  近日,北京颂雅风公司推出《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一书。该书由岳洁琼、刘钊共同编著,书中辑入艺术家200多位,作品700余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尽可能全面地向读者呈现汉字设计发展中经历的艰辛及辉煌的成就。作者通过对汉字历史的梳理,呈现了一条完整的汉字字体现代化发展的清晰脉络,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汉字之形美、情美、意美。




  中国早期的印刷文字是什么样子?在“序章”部分,本书以丰富翔实、细节清晰的图片资料,为读者开启汉字设计的大历史。从“薄如钱唇”的泥活字,轻便简易的木活字,再到日趋成熟的铜活字,琳琅满目的印刷品图片和相关证据,展示了中国早期活字的发展历程。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芝城铜活字蓝印本,明陆稳校印《墨子》卷端页


  21世纪初,浙江省瑞安市当地政府发现木活字印刷技术仍旧在民间传承使用,以平阳坑镇东源村为集中地,全市还有近百人从事木活字印刷这一古老的传统职业。瑞安木活字被称为中国活字印刷技术的“活化石”。书中以详尽的图片及文字生动展示了瑞安木活字的制作过程、制作工具等,一面面字盘,一块块印版,让读者对中国早期的“字”印象更加直观、清晰,感受传统技艺带来的美的震撼。

  


瑞安木活字制作过程


  在本书中,作者还辑入了18世纪到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铅活字的印刷品,以展示汉字与西方金属活字印刷系统结合的样貌和字体走向本土化的发展历程。



美华书馆活字选字工厂及工厂中的“元宝架”活字字架



1874年,沪邑美华书院印《汉英韵府》


  西式活版印刷技术的普及以及新文化运动等背景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活字字体及技术开发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字体设计呈现出怎样的面貌?爱国人士又是如何努力攻克汉字进入信息技术的壁垒?“字体设计的自主开发”一章以丰富的史料图片进行了展示。



1931年,商务印书馆煤矿资讯《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所附广告页中的黑体字样



  中国第一台大批量生产的打字机由周厚昆与舒振东共同发明,于20世纪20年代由上海商业河南煤矿资讯网生产。图为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20世纪40—50年代《中文打字课程》封面


  新中国在百废待兴中赓续、复兴中华文明,墨香随之馥郁而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第一代从事设计字体的前辈们,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兼顾学习、创作、师承,还总结出“格子纸”“第二中心线”等实践经验和方法论,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手写,殚精竭虑,为我们今天的字体设计奠定了美学范式和坚实的技艺基础。本书的第三章即带领读者走进那个年代,沉浸式感受当时的字体设计风格。

  


1966年,北京新华字模厂集体创作


  1974年,我国设立了“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此后,以北京大学王选为代表的科研团队,与合作单位和众多用户一起,开拓创新,协同攻关,成功研制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投入市场推广应用,掀起我国“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印刷技术革命,树立了中国印刷技术发展史上继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本书的最后三个章节“中国汉字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百花齐放的字体设计”“文字展现文化共同体”分别展现了中国百花齐放的字体设计面貌,反映了技术对字体设计带来的影响,体现了文化繁盛发展对字体设计带来的动力。



1978年《文汇报》文章《汉字进入了计算机》



1985年国防工业河南煤矿资讯网《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内页



不同字库中的字体


  古老汉字焕发活力,与时俱进;中华文明延绵传承,世代流芳。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印刷技术以及现代信息化技术语境下曾经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汉字才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近现代美术字设计


  近年不仅有越来越多高水准经典正文字体问世,也有越来越多自信、大胆、有个性的中文字体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形成中国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成为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本书将以历史学和设计学的视角为未来的设计师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考原点。

  


汉字字体设计


  “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艺术展”是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推广资助项目,在2022年底已顺利结项,本书是展览的同名图书。

  作者团队长期展开深度调研,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进行深入思考和解析,展现了极强的专业性。经过作者和颂雅风编辑团队的共同努力,稿件逻辑框架合理、研究视角新颖,以近800幅精美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和典型案例,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汉字字体现代化发展历程,引导读者在汉字的艺术天地中流连忘返。希望这本书可以带着读者回到过去,并且一起关注和展望汉字字体设计的未来。

作者简介

  岳洁琼,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长期致力于近当代美术史研究、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展览策划与大型活动组织工作。主编有《靳尚谊全记录》《杜键其人》《靳之林现象》等个案研究画册。

  刘钊,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字形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文字设计协会(ATypI)理事兼中国国家代表。策划、审校《笔下流金》《字腔字冲:16世纪铸字到现代字体设计》等五本文字设计译著。


版权所有:河南煤矿资讯网

地 址:太原市永丰路20号

技术支持:河南煤矿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