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煤矿要闻

山西美术河南煤矿资讯网《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构建一幅生动、清晰、完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图景

发布时间:2022.10.20 点击量:?

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于天安门广场的正中央,也矗立于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承载着整个国家和民族对英雄先烈的纪念与缅怀。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你了解多少?为什么要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它长达8年多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故事?

山西美术河南煤矿资讯网重磅推出的《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一书可以为你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该书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主编、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编写,为读者构建了一幅生动、清晰、完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图景,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煤矿资讯重点煤矿资讯物选题。

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综合性研究专著,《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讨论了纪念碑作为建筑艺术的公共性作用,分析了纪念碑对人类精神生活和民族价值观念的意义,真实、客观、全面回顾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全过程,总结了其设计理念和艺术特点,归纳了它的基本特征,即人民性、民族性和整体性,指出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新中国纪念性建筑和大型浮雕艺术方面所具有的开创性意义。

1.填补学界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专题研究的空白

1949930日毛泽东同志奠基,195281日开工到195851日揭幕,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无论从时间、地点、体积、造型及组织设计建设等方面,都是新中国美术史、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大型公共艺术工程。

你可能想象不到,该书作者殷双喜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研究是“无心插柳”的结果。殷双喜读博士期间,想做关于20世纪留法雕塑家的课题研究,例如刘开渠、曾竹韶、滑田友等,但这些雕塑家在法国的资料当时不容易获取,于是转念从他们归国后开始研究。“这些雕塑家大都参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塑创作,参与纪念碑雕塑创作的8位主要艺术家中,有一半是从法国回来的。”殷双喜告诉记者,于是他开始搜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的相关资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20世纪雕塑史上的一个代表性工程。当年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组织严密、保障周全,新闻电影制片厂还跟踪拍摄了纪录片,8年多的时间里,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都非常关注。在搜集材料过程中,殷双喜发现,虽然人民英雄纪念碑这项工程十分重要,但是当时几乎没有人对这项工程做过深入研究,于是他将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课题,开始了持续深耕。

2.采用社会艺术学研究方法,使这本书更禁得住历史的检验

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殷双喜泡在北京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及文献资料。我每天坐公共汽车到档案馆去,就像上班一样,中午在档案馆吃盒饭,吃完饭也不休息,继续查资料。殷双喜回忆到。为了统计核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上的人物,殷双喜专门来到纪念碑前,用手指着浮雕上的人,一面一面地数。根据他的实地统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共刻画人物172个。

除了查阅大量的原始档案及文献资料外,殷双喜还访问了与纪念碑创作有关的各方面人士,包括建筑、雕塑、绘画、设计领域的专家及他们的家人,同时搜集了大量展示纪念碑创作过程的珍贵的、鲜为人知的图片。面对这些来之不易的珍贵资料,殷双喜以严格尊重历史的态度,忠实记述了参与纪念碑酝酿、设计、制作的人和事,竭力清晰地呈现创作这一重要艺术品的过程。他甚至以兴建年表”“人名索引的方式,罗列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前后的具体事件,使历史脉络更加清晰。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的原始资料特别丰富,包含了很多日常细节。殷双喜说,他原本只想从浮雕这个很小的点切入,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对一段历史横截面的记录。

现在回头看,殷双喜在做纪念碑研究时,无意中用到了后来很流行的社会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就是把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加以辩证考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对其进行观照分析和比较研究。总体来说,就是希望这本书更禁得住历史的检验。殷双喜表示。

3.以大量丰富细节带大家回到历史现场

历史是复杂的环境下各种参与力量交织平衡的结果,是复杂的、丰富的、有温度的。通过大量文字细节带大家回到历史现场,触摸历史的温度,是殷双喜教授的研究创作初衷。经过扎实的资料搜集、打磨与修改,最终成书的《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呈现出了丰富的信息量和细腻的质感。读者跟随书中生动的文字图片,可以了解这项公共艺术项目的组织、管理、投入、技术等方方面面。比如,纪念碑工程的行政管理费、建筑设计费、土木施工费、雕塑工作费、电器设备费、摄影记录费、广场布置费、预备费等各项支出明细;每天现场有木工、瓦工、铁工、架子工、壮工、石工等多少人;参与项目的建筑师、工程师、石工等人员的工资标准怎么发放;怎样组织业务学习和文化活动;与乙方签订的采石合同中,成本、利润、税金各自占比多少……这些内容使得这部著作超越了传统艺术史范畴,获得更广泛的历史意义。

本书还将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一一生动呈现:在那个用小米发工资的年代,人民英雄纪念碑征集设计方案的奖品,一等奖是1500斤小米,二等奖是1000斤小米,三等奖是800斤小米。直到工程开工时,纪念碑的碑顶方案都没有定下来,只好边建设边讨论,最终选择了梁思成设计的庑殿顶。浮雕创作过程也十分复杂,在完成原大二分之一定稿时,曾停工三天,组织10万人观摩提意见,然后集中意见加以修改。浮雕创作中参照的人物,原则上农民形象就用农民模特,解放军形象就找解放军模特,力图使人物特征更符合身份。但最后定稿的形象是艺术家创造的,是综合的,不是某个人的。还有纪念碑的艺术特色、纪念碑建筑如何防震、材料如何防风化和污染、纪念碑建成对中国现代美术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中的信息量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连注释的文字都干货满满。纪念碑建筑本身有这么多学问,纪念碑背后有这么多故事,身为中国人应该了解。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在《光明日报》为本书撰写的书评所言:该书为我们构筑了一幅新中国第一项大型公共艺术工程的全景图。它不仅对今天的城市纪念碑艺术的建设和公共艺术制度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还为新中国雕塑史研究提供了一个翔实可信的研究个案。同时,本书对中国艺术史写作,也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文本和范例。


版权所有:河南煤矿资讯网

地 址:太原市永丰路20号

技术支持:河南煤矿资讯网